healtht.jpg (6320 bytes)


來杯咖啡,結石有解?

再談膽囊結石,兼論與咖啡關係

 

隨著西風東漸,方式西化,歐美的飲食習慣有逐漸滲入我們的生活裡,愈多的人愈來愈喜歡咖啡,街頭到處也見一間間的 coffee shop。而最近一則醫藥新聞為迷上咖啡的君子淑女,提供了另一個嗜飲的理由,那就是咖啡可減少產生膽囊結石,但果真是如此嗎?是否適用於每一個人呢?

先再回顧一下膽囊結石的前世今生吧!

要知道膽囊是一個附屬在肝外膽管的器官,有如枇杷狀的器官,其大小依含的膽汁量大小會有變化,其容量由40-70毫升不等。正常狀態下它可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在進食時,膽囊會依飲食狀況,適度收縮將膽汁的分泌流至總膽管,再到十二指腸,主要作用則在於調節腸道酸值,活化消化酵素,改變油脂的大小,助於消化吸收。概略說來膽囊可視之為膽汁的倉庫,消化時所提供儲存的膽汁。

而所謂膽結石,廣義來說包括膽道系統裡所有的結石,狹義來說就是指在膽囊裡的結石,一般簡稱的膽結石大都就是後者-膽囊裡的結石。而儲存在膽囊裡的膽汁雖含有大量水分,但其中膽固醇與卵磷脂是不溶於水的,是靠著膽酸鹽、卵磷脂與膽酸鹽適當濃度的配合,這些非水溶性的物質可形成成微小顆粒,類似漿液狀而存於膽汁裡。若是膽酸鹽,卵磷脂,膽固醇三者的濃度發生了改變,例如膽酸鹽或卵磷脂濃度低下,相對性膽固醇於膽汁中就呈現超飽和狀態,會使膽固醇沈澱析出結晶,再加上其它因素,就變成了結石。至於其中影響到這些物質濃度改變的真正原因,並不完全清楚,目前大略知道與遺傳、性別、年齡、藥物、肥胖、糖尿病、胰臟疾病、腸道手術後繞道手術與及飲食形態有關,尤其是後者,喜好高卡路里、高油膩食物的人,更易產生膽固醇性結石。結石形成的過程裡,也會混雜入其它的成份。

臨床上膽囊結石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疾病,歐美國家估計在10%上下的人口有膽囊結石,國內依據健康檢查資料,在在五六十歲以上的族群,其罹患率也在5-8%不等。而這些膽囊結石的成份以膽固醇佔最高,在歐美地區純膽固醇結石的佔了膽囊結石百分之八十以上,雖還有一些會混雜鈣質或膽色素,但也因此能有以UDCDCDCA藥物來嘗試降低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以利於溶解,以治療膽囊結石,其有效率約為百分四十幾。不過在東亞地區,純膽固醇膽囊結石僅約在20-30%左右,雖然近年似有增加趨勢,但畢竟還是以色素性與混合型的結石為主,這也是為何以溶解膽固醇結石的藥物在這些地區一直得不到治療預期效果的原因。

但是有膽囊結石的人,發生症狀的機會相當高,許多人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因此我們祈望著能有一種不用開刀的方法來解決結石的問題,所以街坊間一直流行著祕方,可說不勝其數,但卻也難證實那種方式真正有用。也因此短短一則報導咖啡有助治療膽囊結石的醫藥新聞,會引起如此的注意!

不過話說盡信媒體不如不信,身為科技文明的現代人也應深究這樣說法的源頭吧!這篇說咖啡可減少產生膽囊結石文章源出於JAMA 也就是美國醫學會雜誌,今年六月初的報告。原文題目是“A Prospective Study of Coffe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Symptomatic Gallstone Disease in Men“。其主要討論議題是經由檢測在男性身上,咖啡的消耗量與產生有症狀性膽結石的危險性之間的關係,再藉以推測咖啡是否可減少膽結石的形成。經由問卷調查46,008男性,比較19861996十年間這些人因膽囊結石接受治療的情況來統計。的確若僅以這份報告來看,咖啡真的可以減少發生有症狀的膽結石,要注意是“有症狀的“。要了解這報告裡並不確定所有的人都固定接受超音波檢查,來確定是否有無膽結石,要知道許多人有膽結石,但無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此研究的對象全是男性,那女性呢?會也適用於這樣的推論嗎?女性異於男性更具許多膽囊結石的危險因子,咖啡會有雷同的效果嗎?再則,西方民族如前所提及,其結石以純膽固醇結石居絕多數,這樣的結果會適用於台灣人以混合性結石為主的情況嗎?其實這些問題都需更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本土的資料,光一篇文章是無法引用來外說咖啡可治療膽囊結石的。

此外若說咖啡真的可以減少膽囊結石的發生,如這報導所說喝愈多效果愈好,值得每日去大喝它嗎?要知咖啡具太多的生理作用,影響頗多的代謝,和許多疾病也都扯上關係。例如食道癌,胰臟癌都將咖啡列為可能的危險因子,嗜飲咖啡者有較高的機會得到這些疾病。

有時三人成虎,眾志成城,在某些情況說多了就是對的,媒體所講的必有其道理。但在科學、醫療的理性領域裡,就不能如此。在這咖啡可減少膽結石的新聞背後,當有更多深思!

作者:王蒼恩醫師 1999.8.20

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內科)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 :GImaster
Copyright © 1997-2012; MMH All Rights Reserved.